“瓯越文脉 两岸共情”第十五届琦君文化节在浙江温州举办
华夏经纬网讯:7月9日,第十五届琦君文化节暨两岸青年研学交流活动在浙江温州瓯海举行,两岸来自两岸高校105名师生共同奔赴这场充满文化魅力的共情旅程,探寻两岸同根同源的第届精神纽带。
琦君原名潘希真,琦君1949年赴台湾地区,节浙江温这位从瓯海走出的州举文学大家,被誉为“台湾文坛上闪亮的文脉文化恒星”。她一生创作颇丰,两岸先后出版散文、共情小说、第届儿童文学等专著共55种,琦君其作品饱含对故乡的节浙江温眷恋、对亲情的州举歌颂,文字清新自然,文脉文化情感真挚动人,多篇佳作如《桂花雨》《春酒》《下雨天,真好》等10多篇文章入选两岸语文课本,成为两岸学子共同的文学记忆。
本次活动以探寻琦君文学之旅为主题,以举办两岸青年研学交流活动为主线,精心安排了丰富多样的文化体验环节。包括参访青灯石刻博物馆、珐琅彩博物馆、台资企业以及观看琦君纪录片视频、琦君知识竞答、琦君作品朗诵等活动,让两岸青年在互动交流中深入体验瓯越文脉,感受温州经济社会的发展。现场还举行了台湾青年大陆创业实践分享会,两位在温创业就业的台湾地区青年代表走上讲台,讲述了自己跨越海峡的筑梦故事。
“我是学历史的,从小就读过不少琦君的文章。这次能来到她的故乡,亲眼看看她笔下的温州风情,亲耳听听她小时候的故事,在对琦君的作品和她的生平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后,感觉自己更喜欢这位作家了!”台湾地区学子黄同学深切地表示,两岸很近,希望有更多的同学能来大陆走走看看听听,亲身感受这里的文化与发展。
瓯越文脉,两岸共情!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文学与文化的探索之旅,更是一次促进两岸青年心灵的交流。自2011年以来,琦君文化节已连续举办十五届,每期活动紧扣琦君相关主题,吸引众多两岸青年参与。通过这些活动,两岸青年在文学的海洋中畅游,在文化的交流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,增进了彼此的了解。
近年来,温州通过打造琦君文学馆和纪念馆、设立琦君散文奖、举办琦君研究交流会等形式,不断强化琦君文化建设,让琦君和她笔下的故乡走进更多人心里。如今,琦君文化这张两岸交流金名片,如同一座桥梁,联结着两岸青年的心。
(责任编辑:探索)
-
分明是2.1kg的快递,但“向上取整”后能够变为3kg分量的收费规范吗?近来,汹涌新闻“立刻测”购买8件净重为2.5kg的样品,购买相同规范包装进行打包并自行称重,总分量为2.7kg左右,尔后记者别离 ...[详细]
-
中新网福州7月2日电 题:两岸专家学者热议“船政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”作者 叶秋云“我外公一辈的族亲中,有多位曾是中国海军和海军航空兵成员,外公陈泰亮、大伯公陈泰耀是其中的代表。”为期3天的海峡论坛· ...[详细]
-
时髦达人纷繁种草?揭秘男裤专家九牧王联名款小黑裤为何倍受追捧
时髦达人纷繁种草?揭秘男裤专家九牧王联名款小黑裤为何倍受追捧。 2021-10-21 15:09:38 来历:群众娱乐网 责任编辑: saisai。 ...[详细]
-
近来,四川安岳石羊镇一男人克己“奥特曼石窟”的视频在网络上引发重视。视频显现,石窟内造像头部以下为常见的大佛禅坐形状,头部却是日本动漫人物奥特曼的造型,这一共同创造敏捷成为热议焦点。视频截图。视频截图 ...[详细]
-
六月“顶流”生果 女子吃完秒变“哀痛蛙” 医师:“稀有却阴险”
六月的生果“顶流”,非杨梅莫属。但是,吃杨梅的高兴并不相通。近来,湖北一名女子只是吃了两颗杨梅,双眼便肿成了“哀痛蛙”,这一戏剧性画面引发大众对生果过敏的惊诧与猎奇:听过吃桃子过敏、芒果过敏,怎样杨梅 ...[详细]
-
台东纵谷地区惊见龙卷风。潘姓民众提供/台湾“中时新闻网”)华夏经纬网7月1日讯:据台湾“中时新闻网”报道,台东纵谷地区1日上午出现龙卷风奇景,大约持续10多分钟,目击的潘姓民众表示,打算工作途中,往电 ...[详细]
-
2017年末。廖某挂号设立了某实业有限公司。运营范围是研制、出产、出售。新式环保建材等资料。但该有限公司自建立起。就没有实体公司。也没有出产设备。2021年10月。廖某在某村租下一块土地。不久后便开端 ...[详细]
-
2021第二届快手金剧奖揭晓,《秦爷的小哑巴》斩获年度最佳短剧
2021第二届快手金剧奖揭晓,《秦爷的小哑巴》斩获年度最佳短剧。 2021-10-22 09:01:15 来历:群众娱乐网 责任编辑: saisai。 ...[详细]
-
北京时间6月29日,“苏超”第5轮姑苏队vs扬州队的竞赛在昆山奥体中心举办。依据现场官方播报,本场竞赛的进场观众人数达43617人,改写了“苏超”单场观众人数纪录。此前在6月15日,徐州队主场迎战镇江 ...[详细]
-
华夏经纬网讯:7月2日,以“瓯风台韵 传承创新”为主题的第八届两岸大学生“瓯·文创之旅”在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正式开营。来自台湾地区20所高校的师生与浙江东方职业技术学院师生代表50余人齐聚一堂,共同 ...[详细]